馮海燕
  中國有句古話,“父債子還”。在重慶銅梁區,卻有一對夫婦強忍喪子之痛,掏邊溝、洗衣服、賣饅頭,一分一釐攢錢,替子還債。(9月21日《重慶晚報》)
  電影《高山下的花環》中,烈士梁三喜留給妻子遺書中一句“人死賬不能死”的話,曾讓數代人為之潸然淚下。回到現實,銅梁區這對普通的老夫婦,替子還債的故事,同樣給社會上演了一堂感人至深的誠信課。
  白髮人送黑髮人,已是人間至痛。何況兒子走後留給年邁雙親的,是兩個年幼的孫子和60餘萬元的巨債。原本,如果老人打出“人性牌”,想必也可能會博得債主的同情與諒解。債主就算是上訴到法院,司法機關面對這樣的家庭重擔,也未必會採取強橫逼債措施,法律同樣會保障老人與孩子的權益。但是,這對老人硬是東拼西湊,傾其所有,為兒還債。“兒子欠的一分一釐,我們都會想辦法還上”,言語之間體現出來的那種滄桑與堅定令人動容。
  時下,老闆“跑路”的新聞出現,儘管每個“新聞主角”都會有自己難言的苦衷,但相比重慶這對替亡兒還債的老人,其人性之中的“小”是否暴露無遺?
  替亡兒還債彰顯誠信高度,是社會彌足珍貴的誠信課,感動之餘,更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反思與效仿。同樣,相關部門對於這對誠信老人以及兩個孩子的生活,也應該予以關註和照顧。畢竟,讓每一則感人至深的誠信故事擁有美好的結局,讓每一個以誠信作為安身立命的人有善的回報,本身就是對誠信的守護。  (原標題:替亡兒還債彰顯誠信高度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s17esmf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