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1月2日,哈爾濱市發生大火,多名消防戰士在救災中不幸犧牲。哈爾濱市公安局官方微博“平安哈爾濱”1月3日凌晨發佈消息,公佈“哈爾濱市道外區太古街727號庫房火災基本情況”。該通報中火災約600字,其中近半都是“領導高度重視”,一時之間輿論嘩然。(1月4日《華商報》)
 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,相隔半月不到的兩則河南長垣縣KTV火災報道。就是這樣的官腔一次次堵住悲傷的眼淚,並最終在洶涌的輿論下決堤,淪為情緒宣泄的出口。自然,這種內容獃板而簡單的八股文風變成了眾矢之的,甚至取代原本的災難事件,成為觸痛人心的次生災害。很有意味的是,眾多原本的事件外圍人群開始涌入,跟隨適宜地開展批駁,表現出道義之上的十足厭惡,仿佛自己從未乞求過領導重視一般。
  在我看來,這多少與官方通報有些類似,事後諸葛亮向來是最簡單的辦法,吐槽反諷也變為一種自作高深的顯擺。殊不知,“領導重視”一再被提及的根本原因,除卻浮在錶面的邀功式淺層認知和化悲為喜的官僚異化邏輯,恰恰印證了在當今的社會生態中如若沒有領導重視,一切會成何樣,又該以怎樣的面貌呈現?誠然如迅速、立即、有序、精幹、全力以赴等褒揚語不該喧賓奪主,但至少證明瞭政府在行動,在傳達著穩定健康的情緒,這種用語往往蘊含著“在第一時間告訴當地災民、告訴全國人民,主要領導很重視,黨和政府正以最快的速度在反應、在組織,大家放心”的潛臺詞,恰如“弗躬弗親,庶民弗信”的道理!
  至於為何“領導重視”從幕後走到了災情通報台前,或許有人善於抓住一切機會表達對領導英明神武的仰慕之情,但絕不可能是全部甚至主要原因。身處一線的人員,救災與吹捧不會不知道輕重緩急,只不過一旦反映在書面文件上,便要走一個規定程式,如此而已。片面化的誤讀為拍馬屁,放置到輿論的“烤架”上,實屬搶戲並無益於真正災情的緩解,造成社會成本的浪費。
  平心而論,在救災這樣的複雜系統工程面前,一把手的關鍵作用毋庸置疑。可以說,領導重視是安全的第一保障。在錯綜複雜的關係面前,需要統一的認識、統一的指令、統一的意志、統一的協調;既要認識到位、態度堅定,更要組織得力、措施落實。此外,豈止救災,回頭想來,“領導重視”四個字貫穿於我們得每一個生活場景:在冤假錯案中,在拆遷糾紛中、在討薪死亡中,甚至只在一個公交站牌,一條自來水管中……近些年來,各地網絡、電視問政風起雲涌,在此倒逼下,一經曝光立馬高度重視的樣板回答也曾遭到譏笑,這種面子政績觀的被動陣痛,依舊只是鬧大就能得到解決的維權怪圈,說到底還是我們自己再三縱容了四平八穩的“官方套路”。
  強調這一點,並非說有了領導重視就能救群眾。只是表明,在我們這個什麼都需要領導的國度,實難想象,沒有“領導重視”我們該怎麼過活?在談加快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時,最大的轉變就是要從人治走上法治軌道。因為即便領導個個賢德,精力也畢竟有限,市長管不了不是推責,實在是根本無暇。為人民服務,根本上要靠制度靠文化而不是靠人。動輒某人某事即需要“領導重視”,只能說明機器出了問題。這也預示著,推進法治之路,必將異常艱難而緩慢,公眾對法律能保護自身權利,捍衛生存尊嚴的信仰依舊虛渺,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放棄每一點可能的改變,恰如南周新年獻詞所言:“你對美好的嚮往關乎國家方向”。
  文/向定傑
(原標題:多少人靠“領導重視”而活?)
(編輯:SN12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s17esmf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